近日,十大体育博彩网址大全
旅游管理教学团队被评为河北省优秀教学团队。
旅游管理教学团队依托旅游管理国家一流专业建设平台。旅游管理专业于2001年设立招生,2012年获旅游管理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,2020年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,2023年《旅游学概论》获评为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,2024年通过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(UNWTO)TedQual国际教育认证,同年成为智慧地球背景下智慧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综合试点专业。2025年《旅游学概论》教材被评为河北省“十四五”规划教材。20多年来,旅游管理教学团队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,经历了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,经历了完善本科教育体系建构的初创期、“地经渗透产教融合”的特色提升期、一流专业引领的高质量发展期,逐步形成了一支老中青梯次衔接、教学科研双向赋能、产教深度融合、具有相当的研究能力和教学水平的“三位一体”的教学团队。
团队及组成。团队全体成员具有正确的历史观、民族观、国家观、文化观,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、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、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,全员入选省级思政课程(教学名师、教学团队)。目前,教学团队拥有专任教师12名,形成“三高三全”结构特征:一是高级职称教师占比60%,硕士生导师7人,博士生导师1人;二是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比为70%,具有硕士以上学位覆盖率100%;三是实践育人能力高,80%的团队成员具有旅游企业管理和规划相关经验,多人具有河北省旅行社、饭店职业经理人、导游、河北省高校旅游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,平均年龄为43岁,平均高校教龄为14年,年龄分布具有良好的梯队结构和连续性。学科交叉优势明显,团队成员毕业于浙江大学、中国科学院大学、北京师范大学、中国地质大学、西北大学、河北大学、河北农业大学等省内外高校,涉及管理学、地理学、地质学和生态学,多元化的专业结构促进了教学团队在教学中的交叉融合和创新转化。团队带头人白翠玲教授为文化和旅游部优秀专家、河北省本科教学名师、河北省高校旅游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、河北省旅游信息化与应用促进会会长、河北省旅游规划领军人才、旅游行业职业经理人、河北省自然保护地管理评估专家、河北省“三三三”人才,河北省旅游景区、度假区、全域旅游、旅发大会等评审专家。
教学工作。践行“地经渗透 产教融合 科教融汇”育人特色,形成立体化的团队体系。教学团队教学与社会、经济发展相结合,构建“学科前沿追踪—国家战略响应—产业需求对接”维联动教学体系,聚焦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与旅游学科创新发展。教学过程中,创新“三平台贯通”: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覆盖100%专业课程的数字平台;构建立体化实践性教学体系,12个实习基地与文旅实验室支撑项目制教学的实践平台,将思政元素与创新创业融入教学的思政平台,无教学事故,教学效果好。教学团队实现了教学成果阶梯式突破,2019年获得首批“河北省文化和旅游人才培训基地”;2019年建设省级在线精品课程1门;2020年建设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金课1门;2021年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程(教学名师、教学团队)1项,2022年研究生省级示范课程1门,2021年旅游管理专业成功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,2023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一门。
教学研究。锚定“旅游管理+地学”特色方向,构建“专业—课程—创新发展”三位一体教研体系,以专业综合改革、双创能力培养为突破口,形成“理论筑基—实践强化—思政贯穿”的创新研究范式。多年来,教学团队承担了专业综合改革、一流专业建设、课程改革、思政课程体系、创新创业等方面课题20余项,发表教改论文20余篇。同时,教学团队重视教材建设、教材研究和使用,团队成员撰写融“产教融合+课程思政”于一体的教材体系,主编或参编融合课程思政和产教融合微课版等教材10余部,促进理论教学与行业标准无缝衔接,效果良好。
团队成长。构建“双师素质×科研能力”协同培养体系,全员参与教学改革,专业课程运用信息技术全覆盖且融入思政和产教融合元素。基于理论和实践、科技+产业双轮驱动团队成长,实施“科技特派员+行业顶岗”双轨实践计划,年均开展线上线下师资培训12场次,通过OBE工作坊、思政三进研讨会等专项研修,实现中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获奖10人次。建立“行业浸润—项目反哺”成长闭环,参与旅游规划/景区建设等实务项目,组建科技特派员团队服务文旅企业,形成实践案例库,力求团队成员熟悉并把握行业发展实际,为授课奠定坚实的实践基础。党建引领全面提高教师思想素质和敬业精神,建立完整的质量保障体系,强化过程性教学质量督导管理,健全教学管理规章制度,不断优化改进,把“立德树人”贯彻到教学过程中,持续推动旅游管理教学高质量发展。
科研与教学互动融合。多年来,教学团队追踪学科前沿,聚焦国家战略,在京津冀区域旅游合作、旅游品牌创新、旅游商品、生态旅游、旅游地学、旅游扶贫、长城文化旅游等方面承担了省部级以上项目50余项,出版学术专著或教材20余部,发表核心期刊等论文300余篇,研究成果获省部级奖项14项。教学团队立足本职工作,潜心科研,科研成果与区域发展需求同频共振。2021年该教学团队组建太行山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团队,首次系统地构建太行山康养地学旅游资源科普体系。教学团队把科学研究融入行业实践,服务地方旅游经济发展。先后主持国家旅游局、省文化和旅游厅等多项课题,到河北、内蒙古、青海等多地开展地学旅游资源调查、旅游规划设计等工作。多项研究成果被采纳和应用,如:2015年积极参加国家旅游局旅游规划扶贫公益行动,制定平山县黄安村旅游规划扶贫规划,为黄安村脱贫和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;河北省旅游扶贫体制机制的研究被省文化和旅游厅、前南峪生态旅游区和富岗村委会等采纳,国家旅游局向全国推广。作为专家团队参与全国第一个长城云平台—河北省可阅读长城数字云平台的建设和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规划;主持桑干河等自然保护地体系规划,为地学+旅游融合教学奠定坚实基础;2023年申请河北省科协智库地学旅游与乡村振兴协同创新研究基地,撰写“关于河北省“周末休闲省”建设的对策建议”等报告获金晖副省长肯定性批示。教学团队作为2022年第二批科技特派员团队服务石家庄旅投集团发展,把科研成果和科学研究及时更新到教学内容、教材、指导学生比赛项目等中去,通过科研项目全面带动和培养学生,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管理类大赛获得“创新创业”二等奖、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文旅与会展创新创业实践竞赛二等奖、“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”二等奖、“全国大学生海洋旅游创意设计大赛”三等奖、“康旅杯”旅游规划设计大赛一等奖等,毕业生受到工作单位肯定,很多学生已经成为单位骨干。
经过20多年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和持续建设,旅游管理团队形成“特色引领—结构优化—能力跃升”的良性发展格局。依托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平台,完成了省级课程建设团队-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团队-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(UNWTO)TedQual国际教育认证团队的跨越式发展,形成“教学改革出思路、科研成果进课堂、实践服务树标杆”的示范效应。
